百年閩師,薪火相傳。近年來,三明學院立足百年辦學積淀和師范教育傳統,積極響應地方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青春護雛行動的號召,探索形成了以“教育關愛幫扶”實踐活動為核心的服務地方基礎教育實踐育人品牌,通過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創新項目,提升學校志愿服務工作的貢獻度和社會影響力。
五育并舉,七彩課堂引領新風尚
“雙減”政策之下,“四點半課堂”如何成為孩子們的成長“加油站”?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學校積極推進志愿服務與項目、專業、家庭、管理“四對接”,按照“立足需求、精準服務、家長自愿、陣地收托”原則,因地制宜開展“青春護雛”課堂,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把高質量的教育關愛送進社區基層。
學校充分挖掘校地教育資源,攜手青年黨史宣講團、蘇區美育發展研究院及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積極與荊東社區、龍崗社區、實驗小學等8個單位協同共建,圍繞“雙減”背景下的學生科技創新、藝術素養、文化傳承等第二課堂成長需求,聯動開展“紅色故事潤心田”黨史學習教育、“陶藝課堂”手工制作、魔方、基礎編程等活動90余次。開設樂高積木、編程技術、書法繪畫等48門課程,開展516次線下教學,服務中小學生近萬人次。來自學校11個二級學院的594名志愿者參與其中,累計服務時長達7000小時。
同時,設置“趣味籃球”“花樣舞獅”等特色體育課程,舉辦竹笛、安貞旌鼓等“國風進校園”系列中國傳統器樂課,并開展綜合勞動教育30余場,堅持每周為孩子們提供課后輔導、思想引領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讓“四點半課堂”充滿無限活力與樂趣。
一片真心,青春志愿情暖好時光
“老師,你們明年還會來嗎?”
“會回來的!”
每次臨離開畬鄉之前,“小海豚”志愿服務隊成員與孩子們之間都會發生這樣一段對話。自2015年起,“小海豚”志愿服務隊集合學校海峽理工學院三大學科八個專業400 余名志愿者的力量,開啟了長達七年的畬鄉愛心支教志愿服務。
從心靈建設和人格養成入手,團隊多次向永安市民族中心小學、大田縣湖美鄉中心小學發起關愛留守兒童夏令營和“愛的傳聲筒”主題團體素質拓展活動,在實踐與服務中與小朋友們共同成長。更有甚者,大部分志愿者在畢業后仍選擇抽空回到“小海豚”,用志愿服務助力少年兒童度過七彩假期、提升綜合素質。
三尺講臺訴說一片真心。“七彩四點半”志愿服務的常態化推進,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和喜愛稱贊?!拔覀冎驹刚呤呛⒆觽兠恐茏钇谂蔚纳碛傲?!”作為在“四點半課堂”陪伴了實驗小學孩子們一年多的青年志愿者,教育與音樂學院林康欣同學的語氣里滿是自豪。
以教促學,實踐育人激發新動力
“四點半課堂”的內涵式發展是三明學院推進志愿服務與教育教學雙向促進的生動實踐。
一年來,學校立足學科優勢,堅持“專業特色+服務地方”相結合,充分將“四點半課堂”作為師范生專業技能培養的“試煉場”。對于學生們來說,這不僅僅是涵養家國情懷的“實踐課”,更是檢驗教育成果的“公開課”。
春暉行動、一路陽光、小海豚志愿服務隊……多個教育關愛幫扶專項服務團隊在校園孕育,在一線實踐中接受檢閱。與此同時,學校大力開展“啟智夏令營”“童夢仲夏日”等品牌活動,設計原創志愿服務活動助力課堂教學,探索開發涵蓋組織管理、理論學習、業務培訓、課堂實踐等4個板塊的特色課程體系,促進志愿服務的專業化、項目化、品牌化。學生服務地方的同時,個人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今年8月,《農村留守兒童“同心關愛,春暉行動”志愿服務項目》獲得三明市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這支隊伍成立12年來,始終堅持以“傾情關愛,助力成長”為宗旨,提供親情陪伴、教育關愛等幫扶行動超過1000余次,用“四點半課堂”溫暖留守兒童心田。志愿者們將信息技術化作圖形化編程的趣味科普,培養少年兒童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振興鄉村科技賦能。
“用專業和熱愛點亮孩子的七彩時光!”2021年,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入選團中央青年志愿者服務社區行動“七彩四點半”示范團隊。今年6月,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再次從全國4500多支申報團隊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1000支全國“七彩假期”志愿服務示范團隊,這是對三明學院教育關愛專項志愿服務的肯定與嘉獎。
(校團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