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工作指南》,三明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符合需求、貼近實際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扎實推進“合力社區”、“流動社區”、“網絡社區”三位一體的社區建設,架好“望遠鏡”,建立學生社區機制重布局;用好“顯微鏡”,查擺學生社區整改重細節;握好“放大鏡”,整合學生社區資源促合作,將學生社區打造成為學生黨建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園地、平安校園樣板高地。
建設“合力社區”,凝心聚力求實效
眾力并則萬鈞舉,經濟與管理學院打造學生社區“育人共同體”,匯集領導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教學力量、服務力量建設“合力社區”。制定了《經濟與管理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網格化“育人共同體”工作和評價制度》,以宿舍為單位建立育人團隊,分成五個方面開展工作,即黨建引領、群團配合、專業幫扶、平安建設和服務保障等,將掛點該宿舍的領導、黨建、團建、專業教師、輔導員、平安建設和后勤保障等七股力量組成育人團隊,以“求實”和“融合”來聯合開展育人工作,建立微信工作群,建立共享文檔的工作臺賬,按要求開展工作,其中教師參與次數以基礎性育人分列入績效,學生參與次數以綜合素質積分列入德育積分,最終以全宿舍學生綜合素質積分提高值作為考核學生成長、教師貢獻的成效,并予以單項表彰獎勵。完善工作制度,形成黨建帶團建、支部帶樓棟、樓長帶層長、層長帶舍長的共建模式。
推進黨建團建進社區,將支部建在社區,率先成立六個學生社區黨支部,在五四表彰大會上授旗履職,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學生社區全覆蓋。實施“頭雁工程”,設立黨員先鋒崗,經管學院所在樓棟的紫荊園7號,荷花苑8號宿舍中,迅速分配社區黨支部,共有2名支部書記,2名支部副書記6名支部委員支部入駐。除此外,分別設立2名樓棟長,14名樓層長進駐社區。遴選優秀學生骨干擔任樓棟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構建“學生自律部—樓棟長—樓層長—宿舍長”四級聯動的學生自我管理工作格局,開展學生社區日常管理、文明建設、文化服務、權益維護等工作。
創建“流動社區”,百花齊放出活力
如果說“合力社區”注重學生單個宿舍點的話,那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流動社區”就是織密學生社區“零距離”連接面,用網格化的方式形成覆蓋網,以點帶面,百花齊放,讓“一站式”社區迸發更大活力。
將“流動社區”作為重要抓手,精準對接學生社區學習、生活需求開展民族團結進社區、體育鍛煉進社區、社團組織進社區、學科競賽進社區、考研輔導進社區等特色社區活動。
民族團結進社區,推動解決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心理、生活、就業等實際問題,切實把少數民族工作做到學生心坎上。定期開展輔導員談心談話、走訪學生宿舍等活動,做到常態化聯系社區少數民族學生,舉辦各民族節日活動,做到民族融合拓展聯系途徑,增強聯系效果。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樓棟民族團結中秋博餅活動、傳我民族濃情端午活動。
主題教育進社區,將學生社區作為各類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的物理空間和組織單位,將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融入社區、樓宇、寢室等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單元。同時,注重將學生社區文化建設特色和社區學生成長發展需求融入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設計中,做到思政引領壓實到學生一線,實施精準思政。
體育鍛煉社區,經濟與管理學院積極開展“一站式”社區“迎新杯”籃球賽、宿舍健身操、足球賽等體育賽事,體育競技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進一步增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
校園文化進社區,充分利用學生社區公寓樓棟內走廊,以“一棟樓、一文化”為基調,組織學生開展樓棟Logo征集、文化宣傳欄設計、公寓DIY等活動,培養我院學生的團結意識、共進意識和創新意識,構建特色經管、和諧經管、優秀經管。
社團組織進社區,組織動員社區學生開展普及化、常態化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深入基層探民情、走出校門看世界,參與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工作,在宿舍區掛牌授旗“螢火蟲志愿社區服務隊”,學生仲樂古琴社、茶社在社區現場獻藝,從學生社區走到校外社區,借鑒專業知識,致力服務地方。
學科競賽進社區,將教學沙龍、競賽指導場地移到社區,搬進宿舍。由各系安排專業教師,深入學生社區為學生解疑答惑。其中物流管理專業創立“驛師友”社區工作室,全體專業老師分宿舍進駐社區,一人對一室,點對點開展學業輔導和競賽指導,亦師亦友,在教學成績上取得了顯著成果。
考研輔導進社區,建立制度保障,成立考研教研室,各系指派兩名專任教師組成考研輔導團隊統籌開展學院考研督導工作;將考研學子后勤保障工作做深做實,開設社區厚德樓310教室作為24小時備考教室,配備飲用水機、空調等硬件設備。安排集中住宿,為適應考研學子的復習作息時間,將考研學子集中住宿安排。 2022年考研錄取人數為19人,相比2021年環比增長近300%,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近百人,再創新高。
搭建“網絡社區”,入心入腦筑平安
打造平安高校樣板高地是學校一站式社區服務的基本要求。通過整合云端資源,依托易班平臺,搭建青年人可接受、可享受的學習、生活、娛樂綜合信息服務功能需求的“網絡社區”,致力于打造成學院立德樹人、思政育人的宣傳主陣地;打造成社區師生交流溝通、釋放壓力的互動新平臺;打造成同學們建言獻策、反饋需求的發聲新渠道。在易班平臺開通輔導員心理健康在線咨詢,實現心理咨詢、個案幫扶、危機干預。通過易班平臺開展防詐騙線上考試,為學生開展各類反詐騙知識宣傳,爭創“無詐宿舍”“無詐樓棟”“無詐社區”。
做好意識形態引導,積極筑牢網絡育人陣地,秉承“服務育人、潛移默化”的工作理念,遵循網絡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深入挖掘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號等網絡平臺的育人價值,繁榮和發展校園網絡文化,努力構建網絡思政育人新格局。加強溝通引導、形成團隊合力,帶領學生走出認知偏差、暢通思政教育的發聲途徑,以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充分利用新媒體作用,大力宣傳學生“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過程中的進展和成效,營造學生社區思政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
經濟與管理學院將持續推進“合力社區”、“流動社區”、“網絡社區”三位一體的一站式社區建設就要凝聚各方力量,不能僅僅停留在“按表填空”上,停留在活動上,更要在制度上創新,使得教師樂于參加、學生積極參與,并且能持續化、長效化、制度化,打通學生“ 一站式 ” 社區教育、管理、服務和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追求三全育人的最優實效。
來 源:學習強國 2022-11-16